翻页   夜间
希慕书斋 > 大国戏子 > 114 秋闱
 
  光线昏暗的大牢里。

  “不不不——”

  沈富连忙摆手,“爹误会了,孩儿不是被抓进来的。”

  “那你?”

  “今日小叔父来钱塘,从孩儿口中得知爹您出事了,怕孩儿过于担忧,便帮忙托了关系,让孩儿得以进来探望您。”

  沈祐喘息一口,紧绷的心弦终于松了下来。

  “原来如此,你没受牵连便好,方才一见你,可把爹吓坏了——”

  说话间,见儿子眼中含泪,知道他连日来定是整天担惊受怕,吃了不少苦,心疼道,“苦了我儿了,莫要再担心爹,爹很快就会没事儿的。”

  “嗯!”

  沈富抹了把眼泪,接着想起身后二人,赶忙介绍。

  沈祐方才一颗心记都挂在儿子身上,听他介绍,方才注意到儿子身后这两位年轻公子,拱手感激道,“沈某不才,一把年纪了,却惹出如此祸端,劳烦两位公子奔走,实在是惭愧。”

  梅长青见他虽一身囚服,须发杂乱,但精神气还算不错,心知他问题不大,便微笑道,“不过帮了些许小忙,沈先生无须客气。”

  沈祐纵横商场,人老成精,对于梅长青这等人物,他可不敢托大,“区区一介商户,不敢妄称先生,若梅公子不嫌弃,称我一声老哥便好。”

  “如此,小弟见过沈老哥。”

  “梅兄弟有礼了。”

  介绍过二人,一番寒暄后,沈富小声问道,“爹,您与裴刺史一案究竟有什么瓜葛?”

  沈祐叹了口气,无奈道,“唉,爹不过一介卑微商人,哪能与刺史大人有什么牵扯,不过是逢年过节,托人送了些许礼物罢了,哪曾想,竟会引来等祸事。”

  “如此?”

  “如此!”

  “如此便好。”

  沈富这才放下心来。

  父子两聊了一会儿,边上的衙役开始催促。

  “时间差不多了,几位该离开了。”

  “好。”

  父子两一番依依不舍后,三人起身准备离开。

  临别前,沈祐叮嘱儿子顾好家里,又向梅长青叔侄尴尬道,“初次见面,我本该设宴招待两位公子,不想如今却身陷囹圄,只能他日再赔罪了。”

  梅长青笑道,“无妨,沈老哥,咱们来日方长嘛。”

  牢里人多口杂,有些话梅长青不能明说,见衙役头前带路,他趁机若有所指的小声道,“沈老哥放心,你的事儿不大,应该很快就会出去。”

  沈祐一喜,听出他话外之意,恭敬道,“多谢梅兄弟。”

  梅长青摆了摆手,大步离去。

  三人回了客栈,沈富自是免不了一番千恩万谢,随后便邀请二人去沈府居住,却被梅长青婉拒,他这一番出面,一为他与沈富关系,二位徐惠之事,君子之交淡如水,他可不想因为一点恩情,而让沈富放低了他自己的身段。

  接下来几天,梅长青叔侄都闭门不出,期间沈富来过几次,每次都是小坐一会儿,便匆匆离去。

  ——

  裴刺史一案,与科举无关。

  八月初二,秋闱开考。

  已是中秋时节,便是江南的凌晨,也已经有些微凉。

  还未等三人靠近,贡院外已是一片人头,马车来回不断,不少童子仆从拎着被褥食盒跟在后面,气氛却静悄悄的有些诡异,毕竟科考仅三年一次,每次都能决定了一些人的命运,人生苦短,一辈子能有多少个三年?

  乡试与童试一样分三场,但不同于童试的每场一天,乡试一场三天,也就意味着接下来三天里,学子们吃喝拉撒一条龙,都在考场里。

  沈临望着大包小包的人群,小声嘀咕道,“也不知道能不能拿个好位置,听人说,秋闱之时,一到午时天热时分,整个号舍都弥漫着骚臭之气。您说咱若坐在那茅房附近、或是堆积马桶处,岂不得活活被熏死?听说前隋就有一位名气不小的才子,被熏的头昏眼花,坚持三场后,不但没中,反而因此生了场大病,差点丢了性命,真是得不偿失。”

  梅长青,“——”

  时至天亮时分,锣声响起,秋闱开考了。

  在叔侄三人的忐忑等待中,沈临担心之事并未发生,三人的座次都还不错。

  头一场考经义,试卷题量不小,梅长青用了两天时间答完。让人糟心的是,敢到第三天,梅长青饿着肚子爬了一天。原因很简单,燕小乙没有经验,给他准备的吃食都是些好酒好菜,这玩意儿在这大热天里不禁放,第二日晌午就有些馊气了。

  第二场考诗赋,梅长青白天抄书,夜间睡,吃吃喝喝,倒也怡然。况且这几日天气不错,连着下了三天小雨,倒也清爽。而且,燕小乙这次也有了经验,给他准备了些风干肉,几个干饼,一些花生米。

  到了第三场策论,梅长青不敢再大意,三天三夜的时间,他除了休息,其余时间费尽心神的答题,一直到第三天晌午才答完,抹了把额头汗水,闻着空气中飘来那淡淡的臊臭气,他露出了满意的笑容。

  八月十一,学子们苦熬了九天,终于熬到科考结束。

  叔侄两依旧留下等待放榜,休息一天后,梅长青去拜访了狄仁杰,一阵儿闲聊后,狄仁杰隐晦的告诉他,裴刺史一案,因为科举之事被朝廷推后,要得出定论,怕还得些日子。

  梅长青回去将情况跟沈富简单说了下,也省的他整日愁苦。

  因为沈父一事,三人也没了游玩的心情。

  接下来,梅长青便待在客栈等候放榜,整日除了吃喝,他一直躲在房里写戏。

  《杜十娘》与《西厢记》让梅园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内,彻底在钱塘站稳了脚跟,再加上梅园的特殊地理位置,如今梅园在钱塘的生意可谓红火。其余几家戏园也都清楚,梅园与沈家关系不浅,故而不敢使坏,甚至有两家干脆搬离了钱塘。但再好的戏听多了也腻,梅长青便趁着自己这几日无聊,再写一出新戏。脑子里戏不少,但因时而异、因地而异,不是每一曲都合适拿出来,琢磨良久,他选了一曲《牡丹亭》。

  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